找到相关内容167篇,用时8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2)

    行、果四个阶段而行。研读佛典,判明义理,对于“空”、“有”二种中心思想,须善加体会;明白义理后,必须持实行,而得到善果。  《楞严经》中说,如果能明理修行,而得到信果、戒果、定果,必能启发正智,明了...。指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径。为大乘佛教修习的主要内容。包括:布施(檀那)、持戒(尸罗)、忍辱(檀提)、精进(毗梨耶)、禅定(禅那)、智慧(般若)。  菩萨六度法门,一方面仍是自度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065969.html
  • 帝洛巴尊者传(1)

    更为深奥金刚乘内解脱戒的时刻,因为能善持金刚乘三昧耶戒的人,自然就拥有三乘誓约的精华(别解脱戒、菩萨戒和金刚乘戒)。空行的这番话,启发帝洛巴行为上的新境界,此刻他必须完全将时间献于大手印的持,这是离于思维禅修的最高境界。大手印见地,由一些善巧方便而催化成熟,将“照耀于心”的“至高方便”,是指成就的四传承法,这是大手印的辅修法,则每一法都必须到圆满才行。 (补述毕) 说完这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367900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照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及正见,我们将能弃除污秽之心而达至涅槃。  我们很幸运的能够在佛法期间B乙dhaSasana出生于人道。因此,我们必须充份的利用时间去修习,而非只持布施(注十)。布施纵然有功德...不易体会的。除非得到正确的持法。这种持可以从佛经中学到。灭谛和道谛则属于出世间法。因此,只有不断的修习方能证悟。  我们必须知道一切现象的产生,皆由因缘和合所形成。在现象呈现时,必须仔细观察它们的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五辑

    是无常动相,必须此六行予以破析。其法如次:  1.知乐无常,厌离于乐。  2.见乐受为动相,为粗劣。  3.觉乐受不净,能障定心。  4.欲攀四禅为上胜。  .5离乐则无苦,必得清净。  6.究竟离...解说呢?”  答:“虽四禅中已有四无量心的行法,但如不将其名字另外提出,就不知它的功德何在。譬如囊中有宝物,必须打开取出才能令他人知晓。依诸经论明修四无量心的原因,约可分成三点:  (1).慈心,为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770231.html
  • 菩提心就是要为了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!

    修法,一定要瞭解菩提心的重要性,这是非常关键的。   虽然我在《慧灯之光》中曾反反复复地提到这一点,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再次提醒,并鼓励大家菩提心。既然我们自称为大乘的修行者,就必须深刻牢记并再三...而言之,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以上四句话,就是要告诉我们:如果只有出离心,而没有菩提心,就只能成为小乘的阿罗汉,而不能成为大乘的菩萨,所以我们必须菩提心。   既然如此,那么,菩提心的修法究竟是怎样的呢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3032071401.html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今天能在此听闻佛法,必须赶快持,才能得到解脱。如果只听闻佛法而不修持,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。 (二) 世间的哲学家与宗教家是两种不相同的存在,哲学是形而上的学问。有人问:“佛教是哲学吗?”佛教讲起来...) 今天,发给各位一张咒语,请拿出来,我们不仅要听经闻法,我们还必须持。这张咒语中,包含一生中要持的咒,无论显教、密教,这十则咒语相当重要。 请翻开〈一〉大轮金刚陀罗尼。要求解脱之道,咒语一定要会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与“无念”是相对应的,摩诃衍则着力强调“无念”一方面。   重知,是神会禅法的重要特点之一。神会强调:“知之一字,众妙之门。”[55] 神会认为,要达到顿悟,必须不拘场合和形式的无念禅法,为此便...得到了由达摩祖师递传下来的信衣袈裟,并且还承袭了处寂禅师的头陀行的禅修方法,居于成都净众寺,从而成为蜀地禅宗净众派的创始人。[16]   无相于762年圆寂后,无住(714~774年)得其法衣。从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